在线证劵配资杠杆 悦理轩:民营经济何以重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线证劵配资杠杆,这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
文|悦理轩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重申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更揭示了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契合性。深入理解和把握发展民营经济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已成为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立足基本国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呈现出多层次特征。单一的公有制不仅无法适应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也无法满足资源高效配置的需求。
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的灵活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发展民营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形态,而民营经济具有天然的“市场基因”,以其产权清晰、决策灵活等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
首先,民营经济以市场为导向,能敏锐捕捉需求变化,快速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将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领域,实现与公有制经济互补,共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其次,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和竞争格局,倒逼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还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丰富了商品和服务供给,完善了市场体系,增强了经济活力。
另外,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共生关系,体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民营经济发挥市场竞争效率优势,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为其创造良好环境,弥补市场失灵,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经济的壮大,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的重要途径。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实施释放了农业生产力,提升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为民营经济的萌芽奠定了基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同时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则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是我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实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的过程;是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促进了民营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明确下来,民营经济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其次是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扩大,具有“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通过强化政策法规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等,我们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民营经济充满了生机活力,主要表现在:
民营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以其广泛的经济参与和灵活的市场适应能力,成为宏观经济稳定的“压舱石”,在拉动内需、促进投资、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民营经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通过直接纳税和带动关联产业税收,持续夯实国家财政基础,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民营经济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民营企业展现出独特优势。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使其更敏锐捕捉技术变革方向,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加速了研发成果转化。从5G通信到新能源电池,从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往往源于民营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模式,与国有企业的战略性研发形成协同,共同构建起国家创新体系的“双轮驱动”。
民营经济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民营经济成长互为依托。大量创新型民营企业的上市需求推动注册制改革深化,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催生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等新业态。
民营经济是国际竞争的关键力量。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民营企业正从“产品出海”向“标准输出”升级。通过自主品牌建设、技术标准制定和跨国并购,一批领军企业突破传统代工模式,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创新策源地”转型,增强了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民营经济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党的执政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的同时,民营企业家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通过创造就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尊重,为党执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安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营经济大有可为。我们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释放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执笔】谢加书 兰欣(作者分别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栏目责编】李育蒙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